查看原文
其他

研习营心得:天赋万物,各来正应

辛庄师范 2022-06-08
处暑过暑气止【编者按】:    研习营进行时,正是北京的三伏天,而今早晚已有秋意。在研习营两周满满当当的课中,“听懂了”并非最重要的;有“感”,有“觉”,内心的明珠被触动了,被擦亮了,是超越知识的收获。

“中道”有感-第二届研习营小结

作者: 李海华


8月11日,结束了研习营12天的学习生活,踏上了回家的路!初来辛庄师范顺义新校区时的兴奋之情似乎还是昨天的事情,离去便有些恋恋不舍。


12天的学习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,虽然总觉得时间紧张,但却也有序的进行……


回家的路上,大雨滂沱,雨刷以最快的速度不停的扫动密集的雨水,让我可以在在雨水织就的迷雾中看清前进的路,对研习营的感受也渐渐的浮上心头……


师者,传道解惑!


▲ 老师们和我们一起来做“学生”


无论是王镇华老师讲的“中道今来”,还是林明进老师旁征博引对“中庸”倚经解经的解读,无不再三提到中国人的“中道”精神。


而我则无时无刻不沉浸在老师们“中道”精神的熏陶里,讲中国传统文化,不得不讲“中道”,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,其背后的内涵便是“中道”精神。


“天命之谓性”,人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,而人性便是天性,人性就是要顺应遵循天性,走在中道的路上。人刚出生之时,囟门未闭,此时的“赤子之心”便是人之本性,亦即天性。然而,囟门一关,人之天性遍会慢慢消失。


孟子曰: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。可是保其赤子之心,是大多数人所难以做到的。

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然而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随着后天环境的影响以及受教化的不同,天性就会逐渐改变,人也就逐渐的或多或少沾染了“习性”。


① 静——以习字

② 动——以习武


所以,我们一直是走在纠偏的路上,如果我们是有意识的“修道谓之教”。


本次研习营,自觉知识性的东西并没有掌握多少,而心中逐渐打开了一扇关于中道的窗,而透过这扇窗,似乎有一道光投进心里,卸载以往自己的知识性的东西,中道精神在自己的心里渐渐萌生,知而觉,中华文明的根本就在对中道的觉察中浮现!


不仅仅是王镇华老师和林明进老师,钟鹰扬老师也讲道:武术精神其实就是中道精神,王林海老师也一再提到,中国心性艺术史就是中道精神……


我们的生活,我们的经历,我们的认知,其实原本就在那里,就在中道里,中道从未离我们而去,只要我们愿意去觉知,他就会像我们走来。


从未曾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老师,几天的学习,又让自己心有所触动,为人师,只有不断去学习,如果不去向王镇华老师这样的“中道”践行者和传承者去学习,又何以言为人师?


而我们所能传承给孩子的最重要的,恰恰应该是这种中道精神,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,也是中华文明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的“易”之精神。


这是一个令人期待,却又令人惶恐的开始!


不管是语文,数学,说文解字……乃至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我们最经典的“中道”。


▲ 课下,行益老师与大家交流


行益老师的大课虽然只用3天,但这短短的3天,行益老师凭借自己多年对中医的实践与体悟,以浅显易懂的“陕西口音”引领我们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医世界,同行的一位女老师有感于行益老师的课程,立下志愿,要修习中医。


行益老师提到,西方思维是直线性的,而中华民族的思维是曲线性的,西医的归宿最终还是会走向中医,并向我们传授以“满腹经纶读书法”为代表的腹式呼吸法和“新开莲花”的胸式呼吸法……而这也让我感觉到,其实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在我们每天的一呼一吸之间


研习营第二周,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而言,终于迎来了杜忠诰老师的课程——“文以载道”。


杜老师的课旁征博引又诙谐生动,生命的智慧在他的课程里就如笔下的灵动,一笔一划间娓娓道来!杜忠诰老师把书法看做是“实践的哲学”,欲窥探中国艺术之博大精深,“书法”便是最好的切入点。


▲ 杜老师的书法课堂

▲ 课下交流继续


书法是什么?杜老师的是这样说的,书法是融汉字符号,气韵与游戏为一体的毛笔书法活动。


书法讲究气韵生动,杜老师特意以唱戏时是否穿戏服为例来说明,唱戏时若不穿戏服,即使唱的再好也只是有气无韵!


由此又联想到王林海老师曾经说到,中国书法是讲究气韵的,一点下去万法皆备,一竖下去如老树枯藤,书法是活的,气韵流动,正应和了中华民族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的中道精神。


请王镇华老师签名时,他在书上写到“只因有梦未醒”,每一笔都认真对待,每一笔似乎都透着王老师活在“中道”里的人生!王老师又对我说到“活在中道里,不要追求名利,做真正的自己,我们一起做老师”,剎那间我几欲落泪!


▲ 镇华老师在上大课


一个真正的中华民族中道的传承人,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年轻人能活在中道里,做好自己,如果有可能,将我们的中道精神传承下去,给我们的孩子。


林明进老师说“如果人人都像黄明雨老师醉心于中国文化的传承,再过五千年中国也不会被超越”,他接着又说:“你们人人都是黄明雨”,林明进老师是诙谐的,但他的诙谐却总是发人深省!


林明进老师讲到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时,林老师分享到,中国人是天命之人,“人,要找到人生的位子,就能找到人生的价值”,而我们是否认真考虑过,我们是否找到了这个适合自己的,在天地之间的位子呢?


王镇华老师讲《中道今来》,首先便讲述了几个甲骨文文字,甲骨文的止,倒过来下面加一个“口”,便是各,止字上面加一“口”便是正(此两个口皆非嘴之口也),组合在一起就是“各来正应”


天赋万物便是各来,万物生生不息便以正应,正者,一以止也。人有天性,万物亦有天性,“率性之谓道”,正便是中道。王老师就是这样娓娓道来,汉字在被创造之出,便渗透着中道精神,每一个汉字都因其“天命”传承下来!

▲ 上课、下课——持续的交流


林明进老师在讲《中庸》的过程中也大量的从汉字的角度来解读。比如“修道之谓教”的教字

教,上所施,下所效也。(这是说文的解释)


我们看教的篆书便会发现,教是有攴、爻、子所组成的。大家一看就明白,攴是小击的意思,就好比老师手里的戒尺,教杆,爻,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写写画画学习知识,子,自然就是孩子,是不是自然而然的明白了?


而,爻绝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意思,《周易》每卦有六爻,而子如果引申来看,又不单单指孩子,亦是一种尊称……我个人的理解亦是偏颇,我们教汉字不仅仅是教他本身的字义,其实每个汉字背后都是有生命的,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,无所不包的中道精神。


“屯”字,这个字在这里读zhun平声。易经里也有一个屯卦,我们去看他的篆体字,是描写一颗小草经历曲折,最后破土而出的景象或者说意向。


大家去想象一下,经历曲折,破土而出,但依然很脆弱,脆弱就意味着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,但是生命不就是如此不畏困苦,生生不息吗?


▲ 迎着朝阳,一起晨练


本次研习营,一群致力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“新教育”的人,汇聚到一起,聆听大德老师们的教诲,真可谓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,而自己身处其中,幸甚至哉!


结束是为了更好的开始,期待来年研习营再次与大家欢聚一堂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更多精彩,敬请关注


研习营专题

研习营心得:师从中道者,愿为道中人

研习营心得:生命的光泽

数学组:把阴阳数学带回课堂



★  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,致力于“重建大人之学”。更多信息请登录

     "一滴水“的新浪博客

    阅读   "立品图书“微信公众号

    “辛庄师范”微信公众号

★  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@sina.com

★  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。




 

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